中文 | English

  首页    > 业界联系    > 系友沙龙    > 内容

土木群第六次沙龙-纪要

2015-06-04 21:37:01 作者:管理员

【沙龙主题】

应对新常态,地产发展新动向

【主办方】

清华土木房地产群

【内容回顾】

1月31日下午,土木群第六次沙龙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多功能厅举行。受邀参加的有刘洪玉教授,以及来自多个房地产公司、投资机构的校友。

本次沙龙主要就以下三个议题展开:

1.何谓地产新常态?地产是否真的已经进入白银时代?

2.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如何转型?转向什么地方?

3.各主题类地产孰优孰劣?传统房地产开辟新业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刘洪玉教授带我们回顾了房地产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从最开始拼胆量,有地就能挣钱的时代发展到现在的新常态。刘老师举了远洋和方兴的例子,告诉我们现在挣钱光靠胆量和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新常态下机会是有的,需要仔细的琢磨,并且在产品,商业模式上要有创新。刘老师举了很多例子,细细的分析了随着市场,政策,技术的改变,房地产行业的变化。过去不敢想的现在可以想,过去没法做的现在可以用新的技术来完成,单单会传统的方法可能很快的在这个行业中失去竞争力。刘老师谈到互联网的思维是客户导向加低成本,而房地产的创新思路还不明确,没有很好的和互联网结合,譬如新的集资模式等等。另外刘老师说创新不能单单解决眼下的问题,而给未来留下隐患,万达广场便是很好的例子,创新也要有长远的目光。刘老师的发言内容丰富,让大家久久回味。

群主赵铁路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了真正拼技术的时代。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升级速度慢,产品水平与互联网行业有一定差距。到了新常态,拼的是水平,拼的是你能给客户带来的东西。系友李炜则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房地产创新例子。公司通过和政府合作,降低了土地的价格。

来自碧桂园的朱慧杰系友以华夏幸福的固安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房地产创新,为大家讲解了政府在固安模式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固安模式的价值,最后与大家探讨了固安模式的可推广性。大家结合固安的历史背景,环境特征,讨论了固安模式的成功原因。有的系友认为这是一种政企合作的模式,符合当前政策导向,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也有系友表示这种模式依靠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并没有法律保护,很难进行复制,不值得推崇。之后刘老师又从大环境的发展出发,结合PPP模式谈到和政府的合作应该阳光化,应该合法、合规、透明。最后大家就固安模式是未来发展模式还是初级模式进行争论,有人认为固安模式很初级,还有人认为固安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个组合模式的很好思路,沙龙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中热闹了起来。

针对房地产转型思路,大家讨论认为房地产的发展跟政策的导向密不可分。现在很多地方的发展情况是人过去了,但基础设施没有发展过去,这个问题极大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不过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解决很多这类的问题,让人们可以心安的住到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会影响商场和写字楼的发展,人们选择在网上购物,在实体店体验,在办公方面,人们可以方便的在家办公,这些变化会极大影响商场写字楼的市场,进而逼迫商场写字楼转型。随着话题越来越贴近大家的生活,现场的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在场的校友就互联网,未来地产畅所欲言,沙龙一时间迎来了高潮。话题从传统的地产,延伸到面向年轻人的小米社区,孵化器等等项目。大家在讨论中结合了互联网思维,不时的碰撞出了很多精彩的火花。总体来看,互联网一方面给房地产带来了转型的方向,一方面因为其本身的泡沫,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不知不觉2个小时的报告就过去了,大家最后合影留念后便纷纷赶向年会场所,到此土木群第六次沙龙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