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本科生非常重要的课外活动,也是其拓展视野、走进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2021-2022学年度寒假,共有532支支队完成立项,预计将覆盖学生4785人次,实践地共覆盖32个省级行政区(除香港、澳门)。
“沪沐匠新”实践支队由清华大学未央书院12名数理+土木双学位、1名数理+能动双学位同学组成。其中有11位大二同学,2位大一同学。和同龄的无数年轻人一样,实践支队的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却又不乏希望。带着对专业的求知欲,实践支队前往上海探索土木专业的匠心与创新,全方位调研行业中的初创企业、传统企业以及创新企业,从我们的视角揭秘土木大类的现状与未来。
【调研目标】
(1)调研初创企业的创业历程,了解新技术和新模式对传统土木大类行业的革新
(2)调研传统企业的创新转型,了解成熟企业对技术、模式创新的态度与实践
(3)调研上海碳交易所等政府部门,分析低碳、绿色等新政策对土木行业的影响,形成对于行业发展的初步认识。
【支持单位】
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
第一站: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2月16日下午,沪沐匠新实践支队前往上海品览数据科技公司进行参观和调研。上海品览数据科技公司是由我校校友李一帆学长(2010级电子)创立的科技创业公司,旨在在广义建筑设计领域打造人工智能软件,自主研发了建筑AI智能设计云平台AlphaDraw「筑绘通」,通过AI人工智能、建筑设计知识库来实现图纸自动数字化、智能设计、智能优化等解决方案。
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获奖项目,目前已经完成A++轮融资,已获得IDG、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梅花创投、众麟资本等总计过亿元的投资额,同时荣获2021WATIC世界建筑科技最佳建筑科技企业、2021毕马威中国领先地产科技企业50、2021高和资本PROPTECH白皮书行业明星企业等荣誉

通过与学长们的交流学习,我们了解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是如何与CAD、BIM技术,以及AI技术是相互融合,并为建筑行业中较为固定且机械的制图部分提高优化效率,让行业设计师们能更好地思考并服务于设计创造性的工作。在与品览的交流中,我们也对初创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电子、建筑、计算机、美院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们是如何相互配合、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的。

本次参加调研的包括:
李一帆(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
房宇巍(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PO)
秦承祚(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监)
龚子仪(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黄 延(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伙人)
许 达(上海品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建筑设计师)
第二站:香港置地
2月18日,实践支队调研了香港置地的代表性项目,并访谈了核心管理团队和项目负责人。香港置地是一家港资地产企业,主要业务是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开发,在香港、新加坡、北京等地持有优质写字楼及高档零售物业,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顶奢品牌入驻。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香港置地中国区总裁凌常峰学长(1996级土木)对本次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
首先,支队来到了LCM置汇旭辉广场。中国区工程及运营管理中心技术部负责人李琰等置地领导向我们介绍了香港置地的企业文化和业务特点。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杜銮向我们介绍了置地的人才培养机制:尽可能把年轻、高潜力员工配备到长期发展项目中去锻炼,对产品创新的要求其实也激发了对人才的要求。

参观LCM置汇旭辉广场后,支队乘车前往徐汇滨江项目的开发现场。支队首先参观了住宅部分的样板房,之后观看了项目宣传片,听取项目介绍,并与来自不同部门的经理、设计师进行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支队主要就项目的创新点、独特性与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支队了解到产业与社会的变化对产品的创新提出要求,西岸金融城更加注重不同业态之间的共融,提供文化艺术的享受,并更加绿色。其中,吴浩捷学长(2008级建管)给支队成员带来很大的启发。当问到建筑如何承载长达几十年的时代需求,在技术更迭变换的当下具有持久的生机,他告诉支队成员们建筑本身是可生长的,这和城市很类似,面向未来的建筑归根到底是它的可生长性。

本次参加调研的包括:
李 琰(香港置地中国区工程及运营管理中心技术部负责人)
徐 苑(香港置地LCM项目总经理)
杜 銮(香港置地中国区人力资源部培训与人才发展负责人)
吴浩捷(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总经理)
叶 芊(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运营经理)
傅华夏(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设计高级经理)
王 雪(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招商经理)
温 欣(香港置地西岸金融城项目建筑设计师)
第三站: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月19日,沪沐匠新支队实践的最后一站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到许多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知识。劳汜荻学长(1983级建筑)和丁剑书学长(2012级建筑)为本次调研做了精心筹划,并邀请到了郑可(1979级建筑)学长,以及其他在上海规划领域工作的校友也参与了本次调研。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于2018年11月11日成立。其主要职责包括: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负责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参与编制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土地管理相关工作等等。自其成立以来,其对上海市的发展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

访谈中,我们学习到非常多交通规划、土地交易和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的土地性质和轨道交通是密切相关的,地铁工程是城市运行非常重要的生命线。对于城市规划而言,规划的模式没有一个“正确答案”,都要分多种层次、因地制宜。规划本质不是架空,一定要结合自己城市的本体条件,在上海则是以人为本,将城市更新与五大新城的打造结合。
关于专业和未来发展,我们懂得了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要尝试把专业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结合,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核心竞争力。

本次参加调研的包括:
郑 可(清华建筑学院校友会华东片区会长,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学术委员)
劳汜荻(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理事,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副秘书长)
丁 宇(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处)
盛子沣(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研科技处)
王美介(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规划科)
丁剑书(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周瑶瑾(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