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新城市科学:技术、数据、变革与应用”为主题的第1期“城市前沿讲堂”在清华大学何善衡楼201会议室顺利举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瀛老师从新的城市科学、新城市的科学和未来城市三个方面对新城市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进行系统介绍。活动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和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主办。数十位校友和三十余位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到场聆听并参与热烈讨论。

吴璟副教授开场致辞

张雪舟学长开场致辞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副教授、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秘书长张雪舟学长先后进行开场致辞。
两位主办方负责人对龙瀛老师能担任系列讲座的第1期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开启“城市前沿讲堂”的意义:基于清华大学学术资源和校友力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各自领域的前沿进展,主要围绕智慧城市、宏观经济和城市建设等主题。希望通过该系列讲座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和产学研互动,为美好生活和美好城市贡献力量。

龙瀛老师介绍新城市科学
龙瀛老师认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科学已经演变为新城市科学。龙瀛老师将新城市科学定义为“是新的城市科学,即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城市,也是新城市的科学,即研究受到颠覆性技术影响的城市。也关注其在未来城市中的应用”。

新城市科学的构成
01
新的城市科学(技术+数据)
龙瀛老师认为新的城市科学的研究基础是基于大数据、开放数据的城市;基于主动感知自主采集数据的城市刻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自然实验三方面展开。
新数据作为新的城市科学重要研究工具,它是大数据和开放数据的结合,具有大范围和高精度的特点。龙瀛老师进一步介绍了新数据的若干典型场景:利用遥感数据识别城市空地、利用街景图片数据开展城市研究与规划支持、利用滴滴出行数据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系统等。

新数据的特点
新方法方面,龙瀛老师重点提及了数据可视化、自然语言分析、建成环境虚拟审计平台等。

研究新城市科学的方法
新技术方面,龙瀛老师介绍新型数据采集设备如Wi-Fi探针、可穿戴式设备、打猎相机等,逐一探讨它们在研究城市科学中的应用。

研究新城市科学的技术
02
新的城市科学(技术+变革)
龙瀛老师介绍了新兴技术、人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新兴技术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城市空间:(1)万物互联间接影响空间效能;(2)技术直接影响城市空间形态。

新兴技术、人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关于新城市空间,龙瀛老师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体现为集中与分散趋势并存。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功能空间影响的定量总结
03
基于新城市科学创造未来城市
(技术+应用)
龙瀛老师对城市模型、规划支持系统、生成式设计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特点、挑战和趋势,并探讨了在新城市科学下进行的研究,如何支持未来城市的创造。

基于“新城市科学”支持面向未来的创造
在现场交流环节,校友和同学们就智能交通、遥感高频、数据权属等话题与龙瀛老师开展讨论。
讲座的最后邀请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肖从真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新城市科学将对城市空间和人们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会后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