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 中心动态    > 内容

李楠副教授做客“城市前沿讲堂”第六讲

2023-12-05 15:01:49 作者:冼灌倡

 

11月16日,在清华大学新土木馆B200会议室,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长聘副教授、可持续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李楠做客“城市前沿讲堂”第六讲。李楠副教授以“城市基础设施灾害韧性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的灾害韧性挑战,以及围绕这些挑战的若干思考与前沿研究进展。


 

undefined


李楠副教授介绍他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本讲堂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主办。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吴璟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undefined


吴璟教授 主持并致欢迎词

 

讲堂伊始,李老师先介绍“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灾害韧性管理”的研究背景。他指出由于全球城镇化快速推进,世界灾害损失增长速度远大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自然和人为灾害的严峻挑战等因素,提升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灾害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接着,李老师介绍“管理基础设施系统灾害情景联合仿真”,他指出现有关联基础设施系统仿真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基于HLA标准的关联基础设施系统联合仿真架构。李老师以美国田纳西州水电系统作为案例介绍,证明该仿真架构能够仿真系统间复杂的关联关系,并可揭示关联基础设施系统中隐藏的反馈循环和脆弱性。

在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的基础设施韧性管理方面,李老师分三部分进行展开:操作人员可靠性影响下的基础设施韧性仿真;考虑多干系人协同决策的关系系统恢复过程优化;考虑韧性公平性的基础设施灾后恢复决策优化。关于第三部分的研究,李老师和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证明,如在灾后恢复规划中适当优先考虑脆弱地区,可以显著减轻韧性不平等现象,同时对整个县级区域的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影响不大。

随后,李老师介绍在基础社会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评估的研究。他以汶川地震为例,四个极重灾区即使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其GDP指数仍未赶上四川省甚至全国的平均水平,间接经济损失仍在持续扩大,从而引入对于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李老师和他的课题组建立了基于灾害演化过程的停减产损失模型和预测框架,以及地震下交通运输终端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在现场交流环节,校友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就没有灾害如何进行城市韧性评估、中小城市的韧性是否存在差异等话题与李老师开展讨论,李老师对这些问题一一耐心地进行解答。


 

undefined


会后嘉宾合影

 

嘉宾简介

李楠,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挂职),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助理、可持续城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城市灾害韧性管理。拥有土木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等学位,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获该校博士成就奖和最佳博士论文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和人才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专利5项,获北京市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现任领域内顶刊AS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副主编,国际建造自动化与机器人学会(IAARC)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副秘书长。



“城市前沿讲堂”由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和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共同发起。该讲堂将围绕宏观经济、城市建设、智慧城市、Proptech等主题,基于清华大学学术资源和校友力量,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各自领域的前沿进展。希望通过该讲堂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促进产学研互动,为美好生活、美好城市贡献力量。